聯系地址:青島市四方區溫州路7號萬和家園707室
聯系電話:0532-83776187
15615728776 15315523819
電子郵箱:RCL07@126.com
傳真號碼:0532-83778776
疾控相關
您現在的位置: 青島瑞誠隆商貿有限公司 >> 疾控相關 >> 正文
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新的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季節性流感強,可通過飛沫、氣溶膠和粘膜接觸等方式傳播。我國已將甲型H1N1流感納入乙類法定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做好個人防護是有效阻止和減少傳染病病原體通過飛沫、氣溶膠和接觸傳播的重要措施。為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傳播,規范甲型H1N1流感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特制定本指引。
一、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原則
(一)社會公眾的個人防護
1.在僅發生輸入性病例;或輸入性病例造成繼發病例,其傳播鏈清晰;沒有發生甲型H1N1流感社區暴發或流行時,公眾無須使用如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
2.如發生下述情況,建議相關社會人群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或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等個人防護用品:
(1)個人出現發熱、或咳嗽、咽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時,建議佩戴口罩;
(2)到醫療機構就診或探視病人,尤其是到門診、急診部就診,或探視有發熱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病人時,建議佩戴口罩;
(3)社區出現甲型H1N1流感人傳人病例,呈現明顯的聚集性,有多起病例發生但傳播鏈清晰時(存在多起傳播鏈清晰的疫情暴發點時),生活或工作在社區內疫情暴發點的人員或需進入疫情暴發點的外來人員應佩戴口罩。
(4)社區出現多起甲型H1N1流感暴發疫情,病人傳播鏈不清楚,并且有持續傳播現象時,出現病例的社區全體人員均應佩戴口罩,且進入該社區的外來人員也應佩戴口罩;
(5)發生甲型H1N1流感社區暴發或流行時,在社區內的封閉的公共場所和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建議佩戴口罩。
(二)社區工作者的個人防護
社區工作者(指街道辦事處或居委會的職員)在協助開展流感防控工作(如對密切接觸者的隨訪等)時,應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或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
(三)出入境檢驗檢疫、疾控機構等專業人員的個人防護
1.開展下述業務時,建議穿工作服(白大衣)、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或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戴乳膠手套:
(1)開展人群的發熱篩查時;
(2)對疑似病例或/和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如體溫測量等醫學觀察及流行病學調查業務時;
(3)對可能受甲型H1N1流感污染的公共場所、學校、托幼機構以及其它場所、物品進行預防性消毒時。
2.下述狀況,應穿工作服、隔離衣、工作帽或醫用連體防護服,
佩戴醫用防護口罩或符合醫用防護口罩標準的N95、FFP3口罩,穿工作鞋和鞋套,戴乳膠手套:
(1)進入隔離留觀室、隔離病房、隔離病區對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時;
(2)協助轉運病人或疑似病例時;
(3)在進行疫點或疫區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時。
3.下述狀況,應穿工作服、隔離衣、工作帽或醫用連體防護服,
佩戴醫用防護口罩或符合醫用防護口罩標準的N95、FFP3口罩,穿工作鞋和鞋套,戴手套,戴防護眼鏡或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護器:
(1)采集疑似或確診病例咽拭子等標本時;
(2)處理疑似或確診病例分泌物、排泄物、使用過的物品時;
(3)處理死亡病人的尸體時;
(4)開展容易引發氣溶膠的相關操作(如誘發痰液的檢查、呼吸道痰液抽吸、死后肺組織活檢等)時;
(四)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的個人防護
1.預檢分診的醫務人員:應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或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普通脫脂紗布口罩;必要時戴乳膠手套;
2.普通門(急)診、普通病房的醫務人員:工作時應穿工作服、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或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或普通脫脂紗布口罩;
3.發熱門(急)診的醫務人員:應穿工作服、隔離衣、戴工作帽和佩戴醫用防護口罩或符合醫用防護口罩標準的N95、FFP3口罩、戴乳膠手套;
4.從事甲型H1N1流感其他醫療診治活動的人員,嚴格按2009年5月13衛生部印發的《甲型H1N1流感醫院感染控制技術指南(試行)》要求,按照《醫療機構隔離技術規范》要求,正確使用防護用品。
(五)甲型H1N1流感患者密切接觸者的個人防護
密切接觸者在集中醫學觀察或居家醫學觀察期間,如有下述情況建議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或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
1.因接受探視且他人交談、或接受體溫測量、或接受流行病學調查等事務,導致與他人的距離在1米內時;
2、必須外出時;
3.出現發熱、或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癥狀時。
(六)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個人防護
有下述情況應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或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
1.接受診治、流行病學調查等醫學處理時;
2.特殊情況必須接受探視、與人交談時;
3.轉院過程中。
二、個人防護用品使用注意事項
(一)個人防護用品要按照正確穿脫的程序進行(見附件1);
(二)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N95口罩、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時,應進行面部密合性測試;
(三)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或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可以持續應用6~8小時,如遇有污染或潮濕,應及時更換;
(四)佩戴棉紗口罩時正反面不能混擾,要勤換勤洗勤消毒;
(五)使用后的防護眼鏡要進行消毒;其他一次性防護用品按照醫療廢棄物進行衛生學處理。
三、個人防護用品的基本要求
(一)個人防護用品主要包括口罩、手套、醫用帽子、護目鏡、防護面罩、防水圍裙、隔離衣、防護服、鞋套或膠鞋等。
(二)個人防護用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醫用防護標準(見附件2)。
(三)個人防護用品必須在有效期內,按要求正確使用。
(四)加強個人防護的同時,應切實做好手部的清潔與手消毒工作。
附件1
不同個人防護用品的佩戴、穿脫方法
一、口罩的佩戴方法
(一)醫用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1.將口罩有顏色的面向外,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帶系于頸后,上方帶系于頭頂中部。
2.將雙手指尖放在鼻夾金屬條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壓,并逐步向兩側移動,根據鼻梁形狀塑造鼻夾。
3.調整系帶的松緊度。
(二)醫用防護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護口罩,有鼻夾的一面背向外。
2.將防護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夾部位向上緊貼面部。
3.用另一只手將下方系帶拉過頭頂,放在頸后雙耳下。
4.再將上方系帶拉至頭頂中部。
5.將雙手指尖放在金屬鼻夾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鼻夾,并分別向兩側移動和按壓,根據鼻梁的形狀塑造鼻夾。
二、口罩的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開下面的系帶,再解開上面的系帶。
(三)用手僅捏住口罩的系帶丟至醫療廢物容器內。
三、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的佩戴與摘除方法
(一)佩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的方法
戴上護目鏡或防護面罩,調節舒適度。
(二)摘除護目鏡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頭部或耳朵的一邊摘掉,放入回收或醫療廢物容器內。
四、無菌手套戴脫方法
(一)戴無菌手套方法
1.打開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開口處。
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的部分(手套內面)取出手套,對準五指戴上 。
3.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著無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邊內面,將手套戴好。然后將手套的翻轉處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二)脫手套的方法
1.用戴著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邊緣將手套脫下。
2.戴著手套的手握住脫下的手套,用脫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潔面(內面)的邊緣,將手套脫下。
3.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丟至醫療廢物容器內。
五、防護服穿脫方法
(一)穿防護服(聯體或分體防護服),應遵循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鎖的順序。
(二)脫防護服
1.脫分體防護服時應先將拉鏈拉開。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脫離頭部。脫袖子、上衣,將污染面向里放入醫療廢物袋 。脫下衣,由上向下邊脫邊卷,污染面向里,脫下后置于醫療廢物袋 。
2.脫聯體防護服時,先將拉鏈拉到底 。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脫離頭部,脫袖子 ;由上向下邊脫邊卷 污染面向里直至全部脫下后放入醫療廢物袋內 。
六、穿戴防護用品應遵循的程序
(一)從清潔區進入潛在污染區:洗手→戴帽子→戴醫用防護口罩→穿工作衣褲→換工作鞋后→進入潛在污染區。手部皮膚破損的戴乳膠手套。
(二)從潛在污染區進入污染區:穿隔離衣或防護服→戴護目鏡/防護面罩→戴手套→穿鞋套→進入污染區。
七、脫防護用品應遵循的程序:
(一)醫務人員離開污染區進入潛在污染區前:摘手套、消毒雙手→摘護目鏡/防護面罩→脫隔離衣或防護服→脫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進入潛在污染區,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別放置于專用污物容器內。
(二)從潛在污染區進入清潔區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脫工作服→摘醫用防護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進入清潔區。
(三)沐浴、更衣→離開清潔區。
附件2
個人防護用品需符合的國家標準、技術要求
醫用防護口罩符合GB19083-2003
醫用外科口罩符合YY0469—2004(醫藥行業標準)
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符合GB19082-2003
一次性使用醫用橡膠檢查手套符合GB 10213-2006
普通脫脂紗布口罩符合GB19084-2003